为什么苹果手机iPhone系列这样受欢迎,取决于它质量,另外个重大的原因应该就是内存速度,那么大内存对手机运行速度有多大影响呢?手机内存是越大越好吗?
从去年开始,4GRAM容量渐成Android旗舰手机标配,甚至出现了恐怖的6GBRAM。在处理器核心数以及跑分对消费者刺激减弱的情况下,RAM容量大小渐成Android手机阵营新的比拼点
智能手机RAM容量狂飙
2007年初代iPhone仅有128MB,一年后的首款Android手机HTCG1也只有192MB。2012年秋天发布的iPhone5已升级到1GBRAM,而当时的安卓旗舰三星Note2则飙升到了2GBRAM。此后iPhone一直保留着万年1GB的传统,直到iPhone6s才升级到了2GBRAM。
Android手机则并未像iPhone那么保守,在迎来1GBRAM时代后就开始了飞奔之路。
在三星Note2用上2GBRAM的下一年,与iPhone5s1GBRAM同期登场的三星Note3就蹿升至3GBRAM。在32位系统32位处理器的时代,3GBRAM已成极限。但随着64位Android系统以及64位处理器的出现,4GB运行内存成为新的起点。
今年开始Android阵营4GBRAM几乎成了新旗舰的标配,近期国产厂商更是率先推出了6GB超大内存手机,大有赶超PC的趋势。
手机大运行内存很重要
电脑/手机中的所有程序运行都是在RAM(Random-AccessMemory,随机存取存储器)中进行的,其读写速度和容量大小对手机的性能表现起着关键作用。
一般来说,RAM容量越大越好,尤其是对Android手机而言。智能手机在最近几年经历了存储内存(ROM)、CPU工艺以及显示屏分辨率等技术革新,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都有赖于RAM容量的增加。智能手机要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更优的体验,就必须要拥有更大的RAM容量。
更大的RAM带来更大的缓冲空间,而这意味着更加流畅的响应以及更少的操作卡顿。伴随智能手机更加繁重的任务量,系统及App对RAM容量的占用必然越来越大。
手机片面追求运行内存容量并不可取
大容量RAM很重要,但也不是越大越好。iPhone对于RAM容量的保守态度,除了物尽其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原因外也有其合理性。苹果设备在硬件层面一直都秉持着够用的原则,加之苹果iOS系统属于封闭式,并不需要大运存也能流畅使用。因此苹果没必要像Android手机厂商们那样比拼参数。
但Android阵营各大厂商对RAM容量的设定则并没有那么保守,除了满足流畅运行以及多任务操作等用户需求外,不少厂商更多的是为了在营销的数字上显得更加突出,继续增加用户可能用不上的多余RAM,而不是适可而止。
普通用户在使用这款手机时的RAM极限占用值只有不到3GB,而这家厂商为了把友商比下去则配备了4GB容量,这多出的1GB容量就是闲置RAM。闲置RAM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,但手机超前配备到4GB或更大RAM容量的同时,却没有把处理器等其他协同工艺以及系统等软件版本同步提升的话,就会出现问题。
合适的RAM容量合适的处理器合适的系统,手机的使用体验才能达到最佳状态。4GBRAM容量,如果搭档低端处理器或者低端Android系统,未必能给用户带来最佳的使用体验。
当然,现实使用中3GBRAM手机运行卡顿情况依然常见,但关键是即使配备了更大的RAM,这类Android手机用久之后就一定不会卡、慢吗?一味追求RAM容量提升,依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
运存升级没有终点,更大运行内存手机已在路上
目前来看,4GBRAM甚至6GBRAM对于手机而言还显得有点超前,至少与之搭档的工艺、技术和功能还没有发展到与之匹配的成熟阶段。
相较于RAM的容量大小,普通用户更在意大容量RAM所能带来的在功能及体验上的更好表现。但智能手机的更大未来依然需要更大的RAM容量来作为根基,毕竟手机产业还没有发展到像现在PC的性能过剩阶段。
而且手机也正在由娱乐工具朝着生产力工具进化,就连iOS设备引以为傲的1GB也在随着新功能的加入而提升。在可预见的未来,手机还将承担更加多能的角色。
相关推荐:
如果苹果iPhone7采用这种技术 存储空间大胆用
Galaxy S7 Edge在速度方面是否会比iPhone6s Plus更有优